2020年12月8号下午,法学教研室全体教职工在社会科学学院416教室召开了第二次教学大会精神学习研讨会。名誉院长莅临指导工作,陈光教授以及法学全体教师参加本次学习研讨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如何强化师生员工对合格评估工作的认识引导大家立足本职岗位做好迎评促建工作;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何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逐一展开讨论。
名誉院长提出两点要求:第一,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思想。我校是教学型大学,不应忽视基础教学,把书教好是大学老师的看家本领。加强知识的储备,紧紧围绕上好课选出研究对象,以教学促科研,强调梳理考试材料等细节的重要性。
第二,课程思政与法学课程的有机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为主题开设专题讲座。积极鼓励法学与马克思教研室的合作,注重交叉学科的研究,如民法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等。
陈光教授、闫春丽老师就如何推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将思政课程中本身所蕴含的法学元素提炼出来,仔细研磨。二是本身法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授课过程中使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利用一切机会参与司法实践,有利于提高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不管思政课程还是法学课程,教书育人的目标是共同的,法学课程采取适当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法学理论教学中。四是法学课程应该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渗透思政元素。具体而言在教学大纲中,突出立德树人。教学设计中,以刑法中拐卖妇女儿童罪为例细谈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教学反馈方面通过课堂发言,随堂演练等形式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中。已达到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感染力,逐步渗透价值观的塑造。
徐战辉老师提出,根据文件精神,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实施方案,就法学专业而言,实施方案要求是“课堂思政”,比如课堂中强调“格局”的重要性。建议2020年期末试卷中融入部分课程思政试题。此外,针对“新文科”的建设提出不仅追求法学的科学性,同时也要追求价值观的塑造。最后,强调课堂不应只追求有趣性,同时兼顾有效性,课堂的教学应是既有趣又有效。就强化评估工作认识,认为服从的重要性,规则的严肃性。
就如何引导师生立足岗位做好迎评促建,蔡坤朋老师从三个方面谈及个人想法,老师方面,上好课,好课的标准是,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不断增强责任感,用心备好课是关键。同时,加强同行间行政事务的配合度。学生方面,明确学习目标,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学校方面,应统一文件要求,工作应该具有前瞻性,并非问题出现才制定标准进行规范,更不要出现标准反复更改的现象。
王章力就如何改进教师评价、引导教师更好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这一问题认为,应该强化同行间听课、磨课,对于同行间的优秀典型加以宣传,突出每位教师授课教学长处为己所用,并非强调分数结果,考核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公正参与教师评教。并且不应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应结合教师的试卷、论文、教学材料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张奎老师就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认为应该根据授课对象,课程性质探索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盲目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网课的建设。
焦孟莉,刘素君老师就如何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认为,教师备课的充分度十分关键,以趣味性的图片作为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其次,公开课应该常态化,人员要多,范围要广。公开课的示范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帮助较大。最后应大量阅读专业相关书籍,多思考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何玉香、程俊丽、王建就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认为,第一,精准理解相关学科的关键词十分重要,而不应该死记硬背。真正理解学科的逻辑结构,改善学习方法。第二,针对高年级学生上课时应贯穿问题意识,加大案例的讲授,引导学生规范写作论文,而不是仅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才临时突击。第三,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法学实践活动,一是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通过实践,学生自身考研及法考的意愿及动力更强烈。
最后,针对如何为专业建设、课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梁耀中老师认为,高校评估二十字方针中的“以评促建”要求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其中就包括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法学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不仅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要求,也应结合学校发展现状、当地实际条件,探究一条既符合实际发展需求,又契合高校评估要求的发展路径。鉴于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为抓手,围绕法学专业建设和课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一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大数据和智能化平台为专业建设和课堂建设提供充分、专业和完善的专业信息资源;二是对现有教学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提升,使教学备课、教学等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专业信息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信息的共享与互动;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与当地司法有关的部门、机构、企业或其他组织进行联系,搭建专业实践平台,使师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供稿、供图胡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