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宣传民法典,2023年11月14日下午,社会科学学院在图书馆101报告厅开展了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的民法典宣传活动,推动民法典走到师生身边、走进师生心里,引导广大师生带头学习法律、尊崇法治,提高法治素养。2023级法学专业学生和感兴趣的师生参加了活动。
社会科学学院民法学教师徐战辉副教授主要讲解了以下内容。一是《民法典》编纂的重大意义。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2020年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实施好民法典,重点要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实施好民法典,重点要加强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七编制体例结构和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内容。三是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42号为分析对象,提出要重视民法典在案例判决中的解释适用方法,在具体案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