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高效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效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9月12日——9月25日,部门法学教研室共举行4场“三课”活动,其中两场专家教授的观摩课、两场青年教师的研讨课。

9月13日上午第2节,刘卫国教授的观摩课在社科楼515教室举行,部门法学教研室骨干教师闫春丽、徐战辉带领青年教师到场观摩学习。刘教授此次课堂主要讲授了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和基本原则,在讲授到国际法的渊源时,刘教授结合国际形势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后,青年教师普遍认为刘教授课堂讲授细致、概念准确、知识拓展有深度及广度、理论联系实际、举例贴切,课程思政融入自然。参与听课的教师纷纷表示在本次观摩课中受益良多,将在日后的教学中加强知识的体系性讲解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9月16日下午第5节,部门法学教研室开展了一场针对青年教师的研讨课,本次主讲教师是部门法学教研室的陆田老师,部门法学教研室骨干教师闫春丽参加了本次研讨课活动。教学过程中,陆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即著作权的独创性,随后以“哪些人可以成为著作权取得的主体?”为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随后结合实务案例分别从自然人作者、视为作者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两个方面讲授了著作权的取得制度。课后听课的骨干教师针对陆老师的课堂知识拓展合理、擅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优点给予肯定,同时针对课件页面颜色较暗,视觉效果不突出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9月20日上午第3节,部门法学教研室开展了一场研讨课,本次研讨课的主讲教师是部门法学教研室的刘君辉老师,部门法学教研室骨干教师带领无课的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课的听评课。课堂讲授中,刘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对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随后围绕着西周的法律思想而展开本次课的内容,针对西周之初采用“礼治思想”治理国家的深层次的两个原因,结合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课后,听课教师对刘老师授课内容娴熟、课堂组织有序、课件制作精美等方面给予肯定,针对重点知识剖析不够深入的问题提出以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月25日上午第3节,部门法学教研室举办一场观摩课,本次观摩课主讲教师是陈东果教授,教学过程中,陈教授带领学生回顾了上节课讲授的律师的权利,并对其中的阅卷权、会见权等重点知识进行简要的复习总结。随后陈教授结合律师执业中的实务经验讲授了律师执业中的各项义务,引导学生养成尊法、守法、公正、务实的律师职业素养。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听课教师们对陈教授较强的语言表达、知识拓展与实务的深度融合、学生积极的课堂表现等方面给予高度的赞扬,纷纷表示要反思自身的课堂讲授方式,结合实务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