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寄语2022年新生
亲爱的2022级全体同学们:
四时俱可喜,最好金秋时。值此信阳最美金秋时节,社会科学学院迎来了327名新同学。在此,我谨代表社会科学学院全体师生,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衷心祝贺各位同学正式走进信阳学院!
同学们,当你们踏进大学校园之时,你们一定充满了“何谓大学”“大学何为”的好奇与期待。四书中《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你们为之奋斗了十几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启的时候,作为院长更是作为一名师长,我想与同学们分享四点心得,和大家共勉。
大学之美,美在精神。大学之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环境之美。信阳学院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山水相映,绿荫翠绕,春有杜鹃绽放,夏有栀子花开,秋有丹桂飘香,冬有腊梅傲雪,被誉为“河南最美大学校园”,可谓拾级而上、步步皆风景。但大学之美还不仅在于此,更是美在精神。信阳学院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拥有独立、开放、创新、包容的精神。在大学里面,同学们可以和书本来往,以智者为师,与善者同行,与友者相处。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同学们个人的素质和涵养将不断提升,这才是大学最本质、最永恒、最持续的美。
问道之规,重在方法。知识是成长的基石,求学皆有规律。一是学习之法,在于主动。大学培养的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引领未来的主动开拓者和探究者。高中阶段的教学安排、学习模式、考查方式等相对比较固定,而在大学,你们一方面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则要加强自学,要主动制定学习计划、主动摸索学习方法、主动检验学习效果。二是学习之法,在于思考。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必然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只有丰富的知识、用心的思考、努力的实践,才会使我们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才能从看似简单的道理中映射出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规律,方能体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也才有机会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三是学习之法,在于广博。从来没有多余的知识!“昔年勤细书,广博求多益。”因此,同学们除了要注重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之外,还要尽可能了解专业外的知识,真正做到勤学笃行、静心养性、广泛阅读。用知识丰富自己、充盈自己,让知识伴你度过大学时光!
求索之难,贵在坚持。步入大学,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全新起点。我们需要求索问道。王阳明曾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但在求索问道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同学们需要拥有志存高远、坚韧不拔的精气神。青春之路注定要充满荆棘,大家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要使顺境和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社科学子中,涌现了很多这方面的榜样。2015级历史学专业学生牛新原,父母亲和弟弟都患有疾病,经济压力很大。在高二时便辍学投入社会。但他能在打工期间,始终怀揣梦想,坚持学习,在他31岁的时候考入信阳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入学后他刻苦攻读、积极进取,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优秀毕业生、校园明星、最美大学生多个荣誉称号,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级的张万豪同学,进入大学之后就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各方面苦苦磨炼自己,最终获得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荣誉称号,今年7月毕业的时候,主动报名参加大学生西部志愿计划,奔赴新疆追逐梦想。同学们,当进入大学之后,在求索的道路上将面临着诸多压力,这里既有来自社会、家庭、成长的压力,也有来自对未来职业的担忧和选择的压力,还有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为此,大家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养成越挫越勇、历练不怕失败的意志品质,养成乐观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唯有如此,方能获得真知灼见。
成人之喜,先在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各位同学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钻研专业知识,习得专业技能,找到工作岗位,这都很重要。但作为与新世纪同龄的年轻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未来建设者,需要把个人的成长进步、理想抱负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要常观发展大势,了解过往历史,理性观察现实,涵养家国情怀,增强忧患意识,认领时代重担。要做到全方位锻炼,全方面发展,最终成长为又红又专的有用之才。
最后请允许我借用我院李俊恒教授撰写的“信阳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赋”的内容作为我讲话的结语:
斯院也,有生千余名,不敢云盛多;亦非天纵才,皆为可造士。生沐谆谆师德,人立好学高志。人为荆璞,待琢待雕;手执龙鞭,腾黄可期。教化如酥,花闹繁枝;学风清冽,荷美夏塘。学史者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高标,树立“四个自信”,弘扬红色基因,鉴古知今,成人成事,萦心于修齐治平,师生共勉;习法者“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为愿景,拥抱法治精神,践行法治理念,精研中外,德法兼备,致力乎盐梅和鼎,人我和谐。蟾宫折桂,宁少吴刚之恒心;社会栋梁,岂乏女娲之彩石。就业乎,读研乎,学无剩才;从教焉,习商焉,百业流辉。
壮哉社科学院!为学校增光添彩而骄傲。
美哉社科学院!为社会培育英才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