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工作

任凯杰——被需要才幸福

发布时间:2022-03-16    来源:   作者:陈苗苗   供图:   编辑:shkx 阅读量:

任凯杰,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省信阳市人,社会科学学院2013级历史学本科2班学生。曾班级班长和社会科学学院学生会主席一职,在2016年考取了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政府科员一职。

被学校师生需要是一种荣幸

在校期间,任凯杰一直担任学生干部,他以服务校园为荣,努力完成学院安排的各项任务,学院的各项工作都有他的身影出现,他感受着被学院师生所需要的那种踏实的幸福感,他自己也在校园里获得了很好的锻炼,逐渐从一名干事成长为一名主席。他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奋力开拓,很好地履行了学生干部的义务,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优秀毕业生。在积极工作的同时,他并没有放松学习,而是合理的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是对他的最好回应。在学生会的时光,强化了他的服务意识,他立志要在考取公务员,继续服务大众。揣着这一理想,他奋发努力,目前再信阳市邢集镇人民政府从事脱贫攻坚工作。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详

他认为大学生不仅要读书万卷,更要行路万里。因此他积极联络建立志愿服务基地,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自己和同学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先后组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共筑伟大中国梦”“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河南”社会实践团队,多次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任凯杰为及时了解情况,进入角色,他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克服各种困难,走村串户与村民百姓交谈,听民声、察民情。几年来,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重点走访了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种养大户、困难户家庭。除了直接走访农户外,他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分片到村民家中召开多次民情恳谈会,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待走访结束后,他又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在村委会中集中讨论,通过他的积极反映,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等。

被人民群众需要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习总书记说过“年轻干部应该到基层一线去锻炼,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在毕业面临选择的时候,他毫无犹豫的选择去更广阔平台上继续他的服务事业,所以他报考了信阳市基层乡镇的科员一职,去到与人民群众最接近的地方,了解群众的需求,尽心为他们办好每一件小事。

目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期,为了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这一宏伟目标,我国正在举全党、全国之力攻坚克难,作为一名党员,他走上工作岗位后担任了邢集镇扶贫专干一职,他迅速转变作风,从一名大学生变成了一名风尘仆仆的扶贫干部,被人民群众需要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不深入到群中中去,不能真正理解群众疾苦,他一边努力学习相关政策,一边走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上班半年时间走遍了邢集镇14个行政村,为贫困群众对接、落实上级政策。2017年7月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在邢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共为贫困户申请产业项目四个为179户贫困户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为脱贫攻坚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任凯杰同志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处事公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群众,对同志以诚相待,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把切实为民办实事当作转变工作作风的头等大事来抓,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邢集镇,伴随着一条条扶贫路的延伸,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邢集镇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高效农业迅猛发展;特色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

在扶贫工作中,任凯杰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更重要的是扶志扶智。一是解放思想强脑子。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守土安贫和悲观失望等思想观念,他带领系统职工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宣讲新观念、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二是开拓视野找路子。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方面,他先后邀请了市、县种养植专家对村民进行了科技培训,提高了村民的致富水平。三是培育典型放样子。他在村内树立了致富典型,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头作用,推广他们的致富经验,组织贫困农民进行学习培训,请种田大户、养殖大户、外出务工人进行学习。

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让人成长,在学校他选择了担任学生干部,尽职尽责为学校师生服务;毕业后他选择了进入基层,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

你选择了什么,什么就选择了你,被需要是一种充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