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晴,女,2018年7月历史学专业毕业于信阳学院,在校期间荣获信阳学院“社团先进个人”、荣获2014-2015学年信阳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荣获河南省2018届优秀应届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018年毕业后就职于濮阳市第六中学,至今已有4个春秋,现任濮阳市第六中学地理教师。在工作期间,参加“电子书包实验班观摩课”荣获“二等奖”;荣获濮阳市第六中学校本课题“二等奖”;荣获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濮阳市第六中学“线上教学优秀教师”;校本研修课题《地理课堂中学生自评互评实践研究》。

崔老师扎根教学、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4个春秋。他4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地理教学工作。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濮阳市第六中学地理学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一、师德高尚、身正为范
2018年9月,崔老师踏上了初中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开拓创新教育,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制作优秀课件为其他老师作参考,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助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胜于母爱
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崔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崔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学生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崔老师课上经常提问他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地理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次的地理课上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地理课上的一分钟演讲,他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后来这位同学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还当上了崔老师精挑细选的课代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崔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三、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任教4年来,崔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她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这几年来,她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县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
崔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她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中学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崔老师知道教师吃的是一碗良心饭,教师任重而道远。勤教学、苦钻研,不图名利,脚踏实地继续默默无闻地工作。就如澳大利亚沙漠中的一种无名花,无需肥沃的土地,也无需充足的水分,做到吸收得比别人少,开出花儿比别人美,更可贵的是奉献出的比别人多。从初登讲坛的青涩,到今天的成稳娴熟,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上,崔老师用真情和汗水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她凭借自己丰富深厚的学识基础、创新求真的教学风格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感动并带动着身边的莘莘学子学,共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是常流水。”特别是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结构更新比较快,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同时也就决定了教师这个行业必是学习的一生,也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了才能提高自己,只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在我们眼中,她就是最美教师。我们相信,崔老师一定会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