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如潮滚滚来,欢歌笑语满庭芳。社会科学学院2025届学生考研与法考再创佳绩。经过大学4年的学习,共有67名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通过国家考研分数线,其中62名学生成功考取研究生,复试成功率为92.54%,总体考研深造率为16.85%(历史学专业考研深造率为18.90%,法学专业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深造率为15.20%),相比2024年提高了2.22个百分点,考研深造率和录取数量再次取得“双突破”,再创历史新高。录取院校包括云南大学、南昌大学、新疆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山西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另有1名学生被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大学录取。早前2025届毕业生已有43名法学专业同学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法考”),一次性过关率达到43%,本次通过率和通过人数均创我校法学专业设置以来历史新高,也明显高于国家年均通过率;另有3名同学考取省级公务员。以上3类学生总体数量占比已达本届毕业生总数的26.67%。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学院精准办学定位,强化专业特色;探索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质效;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建设美好育人环境的具体体现。

一、精准办学定位,强化专业特色
近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强化专业特色。
法学专业特色定位于“一个中心、两个着力、三条路径”。“一个中心”是指法学专业牢固树立为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使命,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以此为中心开展,同时为有志考研和法考学生提供条件;“两个着力”是指改变以往高校重理论轻实务的教学模式,注重分类培养,将理论和实务教学相结合,让其相互促进;“三条路径”是指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夯实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提升法律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出发点,以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为导向。历史学专业特色定位于秉持“注重师德培养、突出综合素养、强化实践训练、服务基础教育”的培养理念,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中学、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从事中学历史教学、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探索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质效
学院针对人才就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并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改变以往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尊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因材施教,逐步探索并实施“2+2”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大学阶段前两年以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为主;大学阶段后两年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类培养学术型或者应用型人才,使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相匹配,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统一。为此,学院采取以下多种措施,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优化专业优势,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学院紧密结合法学、历史学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加强特色学科和课程建设力度;通过动态调整,增加前沿课程和交叉学科知识,以此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
加强学习指导,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大一、大二各班配备专业导师,大三、大四班级配齐考研、法考辅导导师,定期深入学生之中开展学业帮扶、课程指导以及法考、考研辅导等。组织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帮助学业困难学生走出学习困境。通过辅导员周查寝与日查课、学生信息员反馈、学风检查简报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深化职业生涯指导,全员参与学生成长成才。学院组织学生上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全体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员参与学生考研、法考工作的全部环节,用真心、诚心和耐心,用热情和汗水,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三、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建设美好育人环境
学院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普查、心理研判会、心理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在学生考研过程中,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带领辅导员及考研指导教师定期看望并慰问学生,切实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因考研复习产生心理焦虑的学生,学院专门指派辅导员或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在临近考研时,学院安排专人对考研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摸排并及时予以解决。
学院高度重视美好育人环境建设。学院所处的南湖校区,人居环境优美宜人,设备一流,配套设施完善,是莘莘学子学习和育人的理想场所。学院坚持专业理论和实践并重,扎实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目前学院建有多支专业学习社团,定期开展法律文书写作、庭审实务、纠纷调解等8大实务技能培训,以及历史剧、红色短剧创编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上述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考研和职业资格证书面试的顺利通过打下前期基础。学院全体教师倾心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展望未来,学院将在学校的大力指导与支持下,紧紧团结全体师生,继续优化育人环境与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高效的服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新时代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