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社会科学学院举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3-03-16    来源:社会科学学院   作者:闫春丽、林兴蕊   供图:   编辑:刘梦依 阅读量: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效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期社会科学学院学院开展一系列课堂教学质量研讨活动。

(图为张宸尉老师的研讨课)

2月27日上午,法学教研室开展了一场针对青年教师的研讨课,本次研讨课主讲教师是张宸尉老师,陈光教授和胡晶老师到现场指导。课堂讲授中,张老师首先阐释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重要意义以及正确认识和把握西方法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了解西方文化,拓展知识面。其次立足于推进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现状,鼓励学生在学习西方法律制度过程中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理论资源。最后强调加深对经典的理解,提高大家学术研究兴趣,繁荣法学事业。课后,陈教授和胡晶老师针对张老师课堂讲授中采用对比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优点予以肯定,针对课堂板书等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月2日下午,法学教研室在社科楼415教室开展1场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本次公开课的主讲教师是部门法学教研室的闫春丽老师,社会科学学院法学教研室无课的青年教师参加本次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

(图为闫春丽老师的公开课)

闫春丽老师本次主讲的是《刑法总论》课程中的刑法解释。原本枯燥难懂的刑法解释理论,在闫春丽老师的课堂讲授中,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动案例,有效抓住学生学习兴趣,及时传达重、难知识点。在课堂讲授中,巧妙运用雨课堂教学手段,实时发布课堂练习、学生弹幕、调取学生学习数据,课堂效果好。课后,听课的年轻教师们对闫老师课堂讲授的教态大方得体,教学思路清晰,课堂内容充实,有深度又不失生动形象等诸多优点予以赞赏,纷纷表示以闫老师的公开课为标杆,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月7日上午第3节,陈光教授的观摩课在实训中心413教室举行,社会科学学院全体无课的教师到场观摩学习了本次课。

(图为陈光教授的观摩课)

陈教授此次课讲授的是《民事诉讼法学》课程中的反诉,在新课讲授之前陈教授先以练习题答疑的方式回顾了上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随后以“美国在韩国部署的‘萨德防御系统’”为导入,引导学生对反诉有了清晰的理解,进而针对反诉的概念、特征以及反诉与相关概念的界定等重点知识开展详实讲授,同时结合重点知识适时引入思政元素。课程讲授中主要以师生研讨的方式推进教学,陈教授以独特教学风格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研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提升了学习的获得感与满足感。参与听课的教师纷纷表示在本次观摩课中受益良多,将在日后的教学中深挖课程资源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月10日上午第一节,在社科楼415举办了代晓丽老师的公开课。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代晓丽老师首先利用表格和地图的方式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以旧引新,导入自然。之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最后老师分别从欧洲、亚非拉国家、全球三个维度加以概括归纳总结。在讲授的过程中以美洲作物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全球物种大交流的影响,增加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整个教学过程内容丰富,教态自然,语言精炼,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有序,学生兴趣盎然。课后听课的青年教师就代晓丽老师的授课方式展开了详细讨论,获益匪浅,并撰写听课记录表。

(图为代晓丽老师公开课)

3月10日上午第三节,在社科楼201开展了曹惠老师的研讨课,厉芳艺老师、周青老师、贾莹老师和杨培方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课。

(图为曹惠老师研讨课)

本节课主要从唐朝的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其次从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三个方面进行本课的讲授,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最后,以小结方式梳理出本次课的重难点。课后,听课老师就本次授课进行了具体的交流,提出了要优化板书设计和精炼、规范讲课术语。

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研讨活动开展,为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了平台和舞台,更好促进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