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升我院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持续推进我院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历史学教研室继续推进课堂教学“创标达优”活动。
11月8日上午3-4节,历史学教研室在社科楼403教室开展一场公开课,本次主讲教师是历史学教研室的陈杰老师,历史学教研室全体青年参加了本次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

(图为陈杰博士的公开课)
陈杰老师本次课程讲授的主题是《目录学》。教学过程中,陈杰老师就目录的概念、目录的类型、目录的体制、价值与功用、目录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讲授。然后总结了本次课程的内容,对比古今目录的不同,以及实际应用方法,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及时掌握本次课程的重难点知识。
11月10日上午第二节,历史学教研室周青老师在理工楼305开展公开课,历史学教研室全体无课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公开课。

(图为周青老师研讨课)
周老师本节课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首先让学生针对当前欧洲形势做演讲,学生纷纷时政热点问题纷纷发表看法;接着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的过程及影响。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把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史实梳理的条理清晰,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互动效果较好。课后,听课的青年教师就周老师的授课方式展开了详细讨论,获益匪浅,纷纷表示将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热点问题开展辅助性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1月15日上午1-2节,我院教学副院长寇博文老师在实训中心413教室开展一场公开课。寇老师本次课程讲授的章节是“考古类型学与分期”。他从考古类型学的产生、发展;类型学的概念;类型学的原理;类型学的方法;类型学的作用与局限性五个方面进行展开。授课伊始,寇老师以可口可乐产品外观形制的变化代入到考古类型学的变化,进行新课讲授。

(图为寇博文博士的公开课)
课程重点讲授考古类型学的相关原理,寇老师为便于学生理解,课件中增加图片辅助理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易懂。教学过程中穿插练习题,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程度,师生之间有效互动,提高教学质量。青年教师课后与寇老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撰写听课记录表,改进自身授课方式与方法。
通过此次公开课,学习先进,找准差距,为学院其他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