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评估工作,以及提高本教研室教师教学质量与迎评促建意识。按学校与学院要求,历史教研室于2020—2021第二学期有序开展教师教学素质提升活动。6月3日上午,教研室以公开示范课的方式,对寇博文博士的《中国民族史》课程进行集体学习与研讨。青年教师代晓丽、周青、袁珍、陈杰参加此次教学素质提升活动。
课前,寇博文博士利用十分钟时间,针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带领学生对上节重难点进行回顾,并系统介绍了本节所授内容,让学生们对此相关知识点有初步的认识与宏观的把握。
本节内容为“契丹的起源与汉化道路的选择”,寇博士首先运用更为宏观的世界史视角,跳脱出中国北方草原区域,站在欧亚大陆的角度,审视整个大陆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环境对不同民族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影响。之后又穿插经济史租、税、赋、役概念,对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差异进行解读,深入分析契丹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与中原王朝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契丹汉化道路选择方面,寇博士通过列举承天太后断腕之例,生动地描述了契丹在这一时期所做的民族化抉择。整个授课过程中,师生互动频繁,学生学习状态高涨,并对契丹及其民族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课后,教研室老师针对寇老师该节课的表现发表意见并提出建议。公开示范课作为教学素质提升得方式之一,能够还原上课情景与状态,通过不断的研学,才能使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快速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历史教研室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