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社会科学学院部门法学教研室在教二楼403教室开展教研活动,部门法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郝斌老师主持。

本次教研活动以“从概念到课堂:数字法学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设计与路径探索”“法学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分享”为主题,施蕊老师、从炜老师主讲,陈光副教授、徐战辉副教授、闫春丽副教授等老师进行点评。

首先,施蕊老师以环境法学为例,从三个方面讲解数字法学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设计与路径探索。第一,势在必行:数字时代法学教育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以环境法为例,环境治理正在走向“智慧化”。第二,路径探索:数字法学融入法学教学的模式与实践。在既有课程框架内,精准嵌入数字时代的新案例,激发学生思考。第三,协同共进:共建“数字法学教研工作坊”,可以定期举办跨教研室沙龙,邀请有研究心得的同事或校内外技术专家进行分享。
然后,从炜老师结合环境法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心得与体会:第一,锚定课程价值,筑牢学习重视根基。通过引导,让学生能意识到这门课程不是“边缘学科”,而是与自身学业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内容。第二,用生活案例,激活课堂互动氛围。第三,秉持用心态度,以真诚换学生投入。教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秉持 “将心比心” 的理念。

最后,陈光副教授、徐战辉副教授、闫春丽副教授等老师针对本次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发表看法。顺应数字法学跨学科交流的发展趋势,法学的学科建设理应充分与时代前沿紧密结合,法学教师应不断充实自身,契合时代的发展,在民法、刑法等诸多领域开展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理念。青年教师自身的亲和力是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钥匙,未来需进一步思考和锤炼普适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