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学院全体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10月17日—21日,历史学教研室共举行4场教师课堂教学达标创优活动,其中1场观摩课和3场研讨课。
10月18日上午第三节,历史学教研室在社科楼317举办张保同教授的“观摩课”活动,全体无课的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观摩课的听评课活动。
张教授以讲述复习旧知形式导入新课讲授,围绕“西周王朝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这一课题,按照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科技两条主线进行讲授,西周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工具、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手工业还处于工商食官的阶段;而这时期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主要表现在疑民、敬天、保民、明德的思想取代了商时期残民事鬼,而在科技上出现了最早的天文观测仪器土圭等。通过专题的形式,让学生非常清楚了解西周经济和文化发展脉络,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知识非常多,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中青年教师在课后与张教授对课堂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等问题进行研讨学习,撰写观摩课听课记录表,进而改善自身授课方式与方法。

(图为张保同教授观摩课)
10月19日上午第1节,历史学教研室开展一场研讨课,本次主讲教师是曹惠老师,厉芳艺老师、贾莹老师、杨培方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课活动。
曹惠老师本次讲授主题是商王朝的国家机构基本概况,曹老师以复习旧知来导入新课,然后通过官制、军队和刑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课后,听课老师就上课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具体交流,还是要转变下教学的方式,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

(图为曹惠老师研讨课)
10月17上午第二节,历史学教研室开展了郭莎教师的研讨课,历史学教研室周青老师等参加了本次研讨课活动。
郭莎老师这次课程讲授的主题是《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郭老师先以提问学生、回顾旧知识的方式进入课程讲授,之后讲述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维度及策略。结合教育学的知识讲述本课知识点,同时结合具体的中学教学案例展开对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表述要素的讲解。课后,听课教师对郭老师课堂讲授内容丰富、课件简洁美观等给予肯定,对思政成分融入不够,学生主体性不突出等提出中肯建议。

(图为郭莎老师研讨课)
10月21日下午,历史学教研室在社科楼515开展了文星豪老师的研讨课,全体骨干教师参与听评课活动。
文星豪老师讲课的主题为《维护主权完整与对外关系的新进展》。他以8月份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导入新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讲授中系统阐述了中苏关系在1956-1966年的演变。他将中苏关系分为历史的回顾、合作为主、走向分裂、中苏关系分裂的根本原因及其评价四个方面,基本完成教学目标。课后,骨干教师就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突出重点内容与文星豪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受益匪浅,逐渐成长。

(图为文星豪老师研讨课)
随着“达标创优”活动积极开展,社会科学学院在加强教学常规督导、推进教师教学的规范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长抓不懈,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 “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切实可行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