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高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打造高质量课堂为宗旨,9月2日下午,社会科学学院在社科楼419会议室开展了“如何上好一堂课”为主题的教学经验交流会。

部分专家教授和骨干教师结合课堂教学逐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历史学专业教授张保同充分肯定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并指出目前教师授课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的深度不够,内容讲授过分追求进度,重难点不突出,挖掘不够。法学专业教授周占生指出授课要有一定的信息量,但更要有侧重,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法学专业教授刘卫国从导入、主题、互动、应用训练、控场、语言、课件板书、肢体语言八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历史学教授李俊恒谈到讲授要以“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抓手。法学专业教授李文发向各位老师推荐了王北生校长的《教学艺术论》一书,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内容上要有广度、深度和新意,能够引入学术前沿;教学语言方面,要注意音量、音速与音质;教学方法上,要认清教师非主导,而是引导,进行研讨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教学态度上要有将教师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课上自然大方,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课件制作要清晰、图文并茂。历史学专业尹全海教授提到授课要有广度、深度、温度。法学专业陈光副教授指出板书内容要有设计,建议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黑板上展示。对于青年教师的课件要多把关,检查其逻辑关系是否清晰,设计里有没有自己的观点融入进去,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奎老师提到每节课的讲述要避免出现孤立化的现象,要追本溯源,讲清前后章节的逻辑关系。此外,还要注重价值引领,即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入。历史学骨干教师代晓丽说部分教师授课面面俱到,仅停留于史实的讲授,史论、史观贯穿力度不够,知识零碎,重难点未能挖掘出来;课件制作上,字数太多,逻辑性不足,概念缺乏严谨性;有些教师为了互动而互动,显得生硬,未对问题进行剖析。
郭院长做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各位专家教授与青年教师代表们总结的精辟、通透、准确、规范、切中要害,不仅仅是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是人生经验的分享。他要求各教研室要认真组织学习本次经验交流会精神,继续吸收、深化,并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课堂教学达标创优的重点任务;全体青年教师要结合本次专家教授们的分享经验,进一步编写好教案、优化授课课件,进一步掌握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努力实现人人达标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