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院全体教师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水平,5月5日-13日,法学教研室共举行3场“三课”活动,其中1场观摩课、1场公开课和1场研讨课。
5月5日下午第6节,法学教研室的李文发教授的观摩课在社科楼302教室开展,刘卫国教授带领全体无课的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观摩课的听评课活动。

(图为李文发教授的观摩课)
李文发教授本次课程讲授的主题是《法律文书写作》课程中的律师文书。教学过程中,李教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重点知识,随后围绕律师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所制作的各种文书为主题,重点讲授了律师文书的特征、种类和作用。在评课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李教授授课过程中知识渊博、体系性讲解深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驾驭能力强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交流并予以高度肯定,纷纷表示将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梳理课程知识体系,关注理论及实践动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
5月12日下午第6节,法学教研室在社科楼207教室开展一场针对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本次公开课的主讲教师是法学教研室的王章力老师,社会科学学院法学教研室无课的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

(图为王章力老师的公开课)
王章力老师本次主讲的是《刑法专题研究》课程中的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在课堂讲授中,王老师首先以一道法考真题为导入,引导学生对犯罪停止形态进行初步的思考判断。随后,以预备犯为主题开展讲授,涉及到预备犯的种类及认定等重点知识时以相应的案例辅助学生理解。课后,听课的年轻教师们对王老师课堂讲授中课堂内容完整、讲课富有激情、举例生动等优点给予肯定,对板书不够规范等有待改进之处给予中肯的建议。
5月13日下午第5节,法学教研室在社科楼501教室开展一场针对青年教师的研讨课,本次研讨课的主讲教师是何丽丽老师,法学教研室张奎、闫春丽老师参与本次研讨课的听评课。

(图为何丽丽老师的研讨课)
何丽丽老师本次课程主讲的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小额诉讼程序,何老师首先以简易程序与小额诉讼程序的对比为例带领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引出本次课的主题内容,随后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了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特点及管辖法院,涉及到新旧法条的不同规定时,指导学生自主思考辨析相关案例,以理解法条背后的原理。课后,听评课老师对何老师课堂讲授中备课充分、课件重难点突出、案例充实等优点给予肯定,对知识讲授有待详实、法条解读有待深入等需要完善之处给予中肯的建议。

(图为张奎老师与何丽丽老师课后研讨)
随着“三课”活动持续推进,社会科学学院在加强教学常规督导、推进教师教学的规范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长抓不懈,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 “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切实可行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