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工作

法学教研室开展第七周“三课”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2-04-14    来源:法学教研室   作者:闫春丽   供图:闫春丽   编辑:刘梦依 阅读量:

为切实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狠抓教师教学基本功,强化教学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教学管理效果,充分发挥院级督导团的作用,做到院级教学督导与“三课”相融合,4月6日-4月9日,法学两个教研室共举行4场“三课”活动,其中3场专家教授的观摩课、1场骨干教师的公开课。

4月6日上午第二节,在社科楼511教室开展一场骨干教师公开课,本次主讲教师是徐战辉老师,法学教研室全体无课的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

(图为徐战辉老师的公开课)

徐战辉老师本次课程讲授的主题是《民法学》中的宣告失踪。教学过程中,徐老师首先以发生在身边的失踪事件引出民事法律关系的回顾以及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思考,详细讲授了宣告失踪的条件、程序及法律后果。在评课的过程中,老师们对徐老师授课中理论经验丰富、案例贴近生活、板书与多媒体合理结合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交流并予以肯定,对课件稍显单调等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4月9日上午第2节,王灿博士的观摩课在钉钉线上如期举行,教研室无课的青年教师到场观摩学习。

(图为王灿老师的研讨课)

王灿老师本节课讲授的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中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课程讲授中王老师授课内容详实,知识拓展有广度亦有深度,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融入自然合理。

4月9日上午,刘文君博士的观摩课在钉钉线上如期开展,骨干教师闫春丽带领年轻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课的听评课活动。

(图为刘文君老师的观摩课)

刘老师本次课程主讲的是《学宪法,讲宪法》课程中的“宪法的历史发展”一节,课程讲授中授课内容拓展有度,知识脉络清晰,讲授通俗易懂,语言幽默风趣,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月9日上午,周占生教授在社科楼401教室开展一场观摩课,陈光副教授带领年轻教师参加了本次观摩课的听评课活动。

(图为周占生教授的观摩课)

周教授本节课主讲《中外名案解读》课程中的“好人法”,在课堂讲授中,周教授首先以“小悦悦事件”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见危不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见义勇为的必要性。课后,听课老师们对周教授课堂讲授中教态自然、板书设计合理、专业知识丰富等优点给予肯定,纷纷表示将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向周教授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