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入贯彻《信阳学院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2月7日,历史学教研室举办“课程思政示范课”活动。本次活动主讲老师有王燕红老师、曹惠老师与周青老师,其他老师进行现场观摩学习。
第一位示范者是王燕红,她的示范课程是《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一)。她讲课逻辑清晰,特点鲜明。第一,关注时政。她以《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为课堂导入,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二,学术研究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她在课堂讲授前,阅读大量相关论著,充分理解其意义,达到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巧妙结合的效果。第三,回到当下。她在课后给学生布置“文物在身边”的任务,让学生在寒假期间发现身边的文物,并对其学习研究,作为明年“课前十分钟演讲”的素材。张保同教授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提出了建议。

第二位示范者是曹惠,她的示范课程是《中国古代史》(一)。曹老师讲课的主题是战国的士人。首先,她对战国士人阶级的产生,士人的活动与影响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她以战国士人与当今大学生进行比较,由此转入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上来。然后,她以信阳学院学生为例,讲述同学们在疫情中、在暴风雨里,奋不顾身,勇于担当的精神。最后,她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做结语,号召青年要立鸿鹄志、要探索求真、要做奋斗者。

第三位示范者是《国际关系史》主讲老师周青,讲演主题是维也纳体系。周老师以“人无信无以立,国无信无以威”统摄全课。她将克里米亚战争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把英、法、俄、奥与土耳其各国的合纵连横讲的一清二楚。各位老师听得饶有兴致,认为她能够不显山,不露水,把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巧妙的结合,灵活的嵌入。

主讲教师们以专业课程为载体,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精心设计,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努力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最后,老师们就如何更好地将思政与专业内容有机结合,各抒己见。教研室同仁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这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