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工作

迎评促建——社会科学学院推进“三课”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1-11-01    来源:   作者:   供图:   编辑:shkx 阅读量: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近期社会科学学院各教研室认真推进“三课”活动。

历史学教研室于10月21日上午在社科楼203举办“中青年教师观摩课”活动。本次观摩学习对象为张保同教授所授《中国古代史一》,全体中青年教师参加。

说明: 73988f7c6fa9f357d2e175121412db2

张教授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主讲内容,首先以生产力发展主要标志铁器和牛耕广泛运用社会生产中,特别是铁器作为劳动工具广泛运用到社会生产中;其次,因为生产力发展提升,导致对应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瓦解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最后,张教授通过举例说明生产力提升,特别是铁器作为劳动工具对于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10月21日上午,历史学教研室在社科楼501举办“中青年骨干教师公开课”活动。本次公开课由周青老师主讲,全体中青年教师参加。

说明: C:/Users/HP/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11021165948/output_1.jpgoutput_1

周青老师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主讲内容,主要讲述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形成的多极“均势”格局,以时间轴形式梳理了17世纪欧洲各国的国际争端。英国通过《航海条例》逐渐取代了“海上马车夫”荷兰在欧洲的经济地位,并通过在之后的欧洲大陆的争霸过程中担任“离岸平衡手”的作用。荷兰衰落后,“英荷”的矛盾转向“英法”与“荷法”间的斗争。英国结束“英法同盟”,开始同法国争霸,英荷之间由对手转向盟友,组成“反法同盟”。周老师循序渐进的课堂讲授中,17-18世纪纷繁杂乱的国际关系显现出了清晰的条理脉络,且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雨课堂)的智能课堂联动,以习题和弹幕的形式带动学生沉浸式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10月22日下午,法学教研室在社科楼515开展了一场公开课活动,本次主讲教师是法学教研室张奎老师,法学教研室全体无课的青年教师及历史教研室部分教师参加了这次公开课。

说明: 微信图片_20211022173342

张奎老师这次课程讲授了中国法制史课程中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张老师先带领学生回顾了上次课程的内容,对于重点内容学生踊跃举手发言,随后就本节课程内容即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展开讲授,涉及到的重要的知识点以引经据典、古今贯通的方式娓娓道来,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现场氛围热烈。

在评课的过程中,各位老师对于张老师的课堂把控力及课程思政融入度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社会科学学院开展“三课”工作以来,各教研室共开展研讨课12场(法学7场、历史5场)、全院公开课3场(历史1场,法学2场),观摩课2场(历史教研室2场),今后将持续开展此项教学活动。以下为“三课”活动图片展示:

本周法学教研室公开展4次督导听评课活动,其中研讨课2次,公开课2次。通过系列督导听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切实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提高教学技能搭建了平台。

说明: 5cf060444df07a15bfa868bc5240991

(图为10月18日高秋月老师的研讨课)

说明: f16f0f1bf2703e6de4e27bda046fca4

(图为10月19日余琼老师的研讨课)

说明: 71b8b466d4baffd6102a982a1543c2a

(图为10月20日王灿老师的公开课)

说明: wx_camera_1634866341994

(10月22日文星豪老师研讨课)

说明: IMG_20211022_080631

(10月22日郭莎老师研讨课)